“7件健身器材中,现在只有不到一半还能勉强使用!”郑大伯说,设立小区健身角是一件造福广大居民的好事,但好事必须善始善终的把它做好,不能装了以后就没人管,任由这些花钱买来的器材变成一堆废铁。
此后,记者又走访了市区多个设有健身器材的住宅小区,发现不少健身器材都已锈迹斑斑,有的还“缺胳膊少腿”。如在市区花园畈小区附近的健身角里,一套健身器材的凳子已经破损,想健身的居民已根本不敢再坐上去;在长城新村的另一处健身角里,几件健身器材已全部损坏,丧失了原有的功能。“坏了没人及时修理,久而久之这些器材就成了摆设,挺可惜的!”采访中许多居民都说,如果有专人负责进行维修,大多数健身器材应该还可以继续使用。
家住花园畈小区的顾先生告诉记者,其实器材的损坏大多是人为造成的,比如一些闲得无聊的人,不是对着健身器敲两下就是上去踢几脚。此外,还有人把健身器材当成了晾衣架,什么东西都往上面搭,这对器材的影响也不小。
采访中许多居民都表示,健身器材受损后不及时修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一次我5岁的儿子去玩跷跷板,没想到下面的螺丝松动了,他刚一坐上去,就从上面摔了下来,幸好只是摔破了一点皮!”居民章女士说,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敢让儿子去碰那些健身器材了。
那么,小区里的健身器材究竟该由谁来加以管理和维修呢?记者就此采访了越城区文教局的一位工作人员,据他介绍,一些老小区内安装的健身器材大多是由和中心捐建的,此外也有一些是开发商或相关单位购买安装的,这些器材的正常使用年限一般为5至10年,但由于维护不善和人为损坏等原因,使得这些健身器材的使用寿命缩短了不少。“因为这些器材是免费安装的,因此原则上应由所在的社区负责管理和维修。不过,考虑到种种客观原因,去年初我们曾投入了10万元,对老小区的健身器材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检修。”这位工作人员说,目前他们也正在考虑小区内的健身器材受损或报废之后该如何处理的问题,不过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看来还有不少的困难。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