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指数 4
一站通留言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此网站 发送消息
首页
企业介绍
供应信息
企业新闻
企业名片
客户留言
English
search 搜索网站中其它产品:
一比多
您现在的位置:温州市柏禾康体器材有限公司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社区健身器材维护待细化 居民担心公益金打水漂
发布日期:2010-06-21

社区健身器材维护待细化 居民担心公益金打水漂

来源:公益时报
2010年03月24日10:33
足彩指数中心 相同赔率数据 足彩媒体预测汇总 2010年6月足彩日历 足彩投注风向标 体育竞猜
搜狐中心开奖 图表走势 凯利指数 澳门盘口 足彩数据 足彩预测 数据研究
彩种导航足彩 双色球 3D 七乐彩 排列 七星彩 单场 22选5 31选7 11选5 快乐8 更多>>

  为民众健身而捐赠的体育器材,在入驻小区、公园等公众场所后,长期无人管理。“伤痕累累”、依旧服役的它们,除了给大家造成不便,更存在着“伤人”的安全隐患。

  在公益时报记者对天津、北京、广东、河北等地的采访中,捐赠单位均声称捐赠时已和接收单位签订协议明确相关责任,而受捐赠单位则似乎遗忘了自己的责任,或者工作不够细化,使公益金近乎“打了水漂”……

  器材损坏是普遍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多个省市存在健身器材破损却无人维修的情况,同时,因器材破损而造成的人身伤害纠纷时有发生。

  在对天津、广东、北京、河北等地的调查中,公益时报记者发现,公益金捐助的体育器材损坏现象十分普遍,随机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这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一直没见谁来管管。”

  “都安装了快十年了,一直就没人管过。”家住天津富民路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快一年没使用自家附近的健身器材了:“害怕啊,健身不成还伤着自己怎么办?”而对于该向哪个部门反映这个问题,张先生说自己在器材上并没有看到任何提示,所以并不清楚该向谁反映,维修问题更是无人问津。

  此类情况在北京、广东、河北等地均存在。记者在北京东城区看到,东四四条39号楼下由公益金资助的一片面积不足60平方米的空地上,零零散散的几件户外健身器材早已因破旧不堪而荒废。

  破损器材为何无人问津,原因之一是无人反映,也不知向谁反映。对此,3月22日下午,记者联系天津、北京等地相关部门。

  天津市体育局负责健身器材捐赠事宜的群众体育处王处长给予答复:“根据我们和受捐赠单位的协议,应该是由接受捐赠的单位负责维护。造成伤害的话,要根据情况来决定,如果有维护不到的原因,应该是接收单位来承担责任。如果是器材本身质量问题的原因,就得追究生产商的责任。”

  北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表示,自2006年北京市体育局颁布《北京市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来,对于公共健身器材维修和管理的分工就已经有了明确规定。

  既然责权明确,但为何时至今日,部分破损器材依旧无人问津?甚至广东省体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因损坏器材造成人身伤害的纠纷,在近几年明显增多,有的还引起法律纠纷。

  物业频换致责任方模糊

  物业公司的频繁更换,使得小区公共器材的来源逐渐不明,责任方也逐渐模糊起来。虽然责权问题在近几年已开始明朗,但实际在很多地方存在直接负责人模糊的问题。

  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湖畔丽景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物业公司几经更换,所以并不清楚小区内已经设置多年的健身器材,是否属于北京市全民健身居家工程,片区居委会也从未提出过对其进行定期检查的要求。“器材破损情况屡有发生,但每次都是由我们物业直接联系生产厂家,进行自费维修。”

  通州区体育局群体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由物业自费维修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是健身器材本身并非公益金资助项目,而是开发商投资设置的。再有就是由于小区的物业公司更换频繁,在多次交接后,对于健身器材维护的事宜与当地居委会失去了联系,最终不明不白地自费维修。“对此,每个片区的居委会都应时刻与辖区的物业建立长久持续的联系,以便监督和把握小区内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切勿让公益金打了水漂。”

  责权明确但欠执行

  各地虽然有相关管理划分日常巡视,维修等责权,但通过公益时报记者亲自调查和群众反映,责任方的执行力度显然不够。

  “早先年的捐赠体育器材,都不太规范,现在我们捐出去的都要和接受捐赠的单位签署《受捐单位器材场地维修管理协议》,里面有专门的条款规定维护和其他责任。”广东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捐赠的体育器材,都特别要求必须注明厂家和负责单位,往往以旁侧公示的形式,告知公众责任归属。

  作为全市健身工程的主管单位,北京市及各区县的体育局对于公共健身器材维护与更新均提出过要求。据市体育局群体处翟豫介绍,北京市大约有6000套健身器材是2003年前后批接受公益金资助落成的。如今,多数器械均已接近其可用年限。市体育局已经开始筹划将部分设施进行更换。“但是对于一部分尚不需要更新的健身器材来说,当地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均有责任进行定期检修与维护。”翟豫告诉公益时报记者。

  对于东四四条社区出现健身器材破损的情况,东城区体育局群体科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按《办法》指示,‘全民健身居家工程由所在区、县体育行政部门与受赠单位签订捐赠协议书’,协议规定,用于日常检修健身器材的经费应由受赠单位承担。”该负责人坦言,“指望使用这些器材的老百姓发现问题并及时向体育局的工作人员反映,从而达到完善地监管的效果似乎并不现实。所以,这就要求各受赠单位,即当地的居委会与街道办切实做好日常的巡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但在记者的调查过程中,天津、广东、河北等地群众反映,这种日常巡查工作并未完全展开。河北石家庄市新华小区附近一名居民说:“附近器材坏了不止一两年,也没见谁巡视过。”

  个别问题问卷表决

  关于公共健身器材是否应该设立,因各地区实际情况差异,个别地区会出现分歧,针对这种情况,有管理方建议通过居民调查问卷的方式做出决定。

  “我家楼下这四五件健身器材可有年头儿啦,不过如今已经基本闲置了。”家住北京市东四四条39号楼的刘大爷告诉公益时报记者,“不过,坏了也无所谓,楼里的多数居民其实并不希望将其修好。”原来,这些健身器材就设置在39号楼的楼脚下,距一层住家的窗户不足5米。“由于附近多为平房,公共健身器材并不多。所以,一段时间里远近的居民都会到这里来运动。这样一来就对39号楼住户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扰民啊!”刘大爷感慨道。

  对此,该地区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这些尚存争议的健身器材是否需要维修的问题的确令人为难。“我们所负责的全民健身居家工程得到了公益金的大力支持,这的确是件好事,我们也在全力做好日常的检修工作。前不久,我们的工作人员还及时发现了东四八条一件划船器的主螺丝有松动迹象,并及时予以修复。”东四街道办文教科高春霞介绍说,“像39号楼的情况,的确是我们进退两难。不修吧,闲置久了很不雅观。修吧,楼内的居民又会有意见。”

  根据《办法》规定,若出现“器材选址不合理;存在扰民现象;使用率不高”等情况时,受赠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淘汰。因此,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近期将针对39号楼附近的居民开展问卷调查,最后根据多数住户的意见决定这批破旧器材的“去留”。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


温州市柏禾康体器材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永嘉桥下镇东工业区qq:1790722217   邮政编码:325106
联系人:销售部郑建仙   400电话:400-666-2680转2507   电话:0577-67412588   手机:15857723617   传真:0577-67419585
技术支持:一比多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5000175号
<%---站点编号 ----%> <%---页面编号 ----%> <%---页面参数1 ----%> <%---页面参数2----%> <%---页面参数3 ----%>